公墓动态

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成立22周年大会

2020-08-29 13:43:31 永安公墓 1101

中国社会报《殡葬周刊》记者 路建英采访报道 发布5项殡葬服务进阶新举措,殡仪职工创作演绎《城市最美守护者》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情景剧,表彰“抗疫先锋”等先进典型……

8月27日上午,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实现殡葬服务进阶”为主题的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成立22周年大会在民政信息科技园隆重举行。上海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群出席并讲话。会议采用“线下会议+线上直播”方式实时互动。





砥砺前行担使命

据介绍,22年前,在政事分离、机构改革大背景下,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应运而生。22年来,围绕大局、心系民生,中心从最初的“三馆一园”蝶变为集殡殓、火化、寄存、墓葬、生产、经营、代理、科技、文创为一体的综合性殡葬服务单位,走出了一条惠民生、强服务、树品牌、兴文化的发展道路,先后涌现出冯长春、黄伯华、张宏伟、王刚、徐军等先进典型,他们用匠心践行初心使命,竖起了上海殡葬服务新标杆。


▲上海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群讲话

上海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曾群表示,中心要深刻体会时代赋予殡葬行业的使命,切实增强做好殡葬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殡葬工作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要事、难事抓实抓好。牢牢把握殡葬工作民生属性,做强做优基本殡葬服务,兜牢民生之底,用实实在在的举措提升市民治丧满意度,把“绿色殡葬”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奉献给市民;牢牢把握殡葬工作人文属性,把握好“葬式葬法改革”与“礼俗改革”、骨灰“不保留”与“保留”的关系。在殡葬服务过程中,按照生命文化教育的要求来组织殡葬活动,通过殡葬礼仪规范、礼俗改革,以礼导民,形成“厚养礼葬”新风尚,凝聚社会力量。牢牢把握殡葬工作社会属性,树立社会化思维,培养社会化人才队伍,整合社会资源,推动行业和殡葬人才更好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推动共治共享,推动殡葬治理现代化。

对中心下一步工作,曾群要求,要抓好党建引领促发展;要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要坚持人民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发展质量;要抓好绿色火化炉设备更新、绿色殡仪馆建设、规范中介服务、海葬葬式改革、科创文创、人才队伍培养等重点工作,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做好各项重要季节性工作,抓好眼下防台防汛防暑工作,未雨绸缪抓好冬至祭扫准备工作,落实好安全生产工作,打造安全殡葬。


▲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主任程坚致辞

中心主任程坚表示,中心将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构建“安民、惠民、暖民”服务体系,在深化精神文建设中塑造殡葬服务新形象,探索殡葬公益服务、绿色环保新路径,努力做推动城市发展的创造者、铸就品质提升的推进者和引领转型升级的探索者。


▲上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黄一飞启动殡葬服务进阶





服务进阶升级再出发

为持续提升殡葬事业服务群众的品质和实效,不断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中心在会上发布殡葬服务进阶措施,推动殡葬服务在理念、标准、品质、能力、技术5方面提档升级。


——通过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和创建“双示范”活动实现理念进阶。要坚持人民至上,争当“全天候办事员”“全科型服务员”,切实提升服务“市民身故一件事”能力,解决好治丧过程中的烦心事、操心事。据悉,为提升各殡葬单位窗口服务质量和水平,中心于今年9月启动优质服务“示范窗口”“示范明星”创建活动,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规范业务流程、强化服务意识、提高队伍素质。

——通过启动火化炉更新计划实现标准进阶。为建成集安全、环保、适用、集成、智能于一体的技术领先的火化炉系统,中心下属益善殡仪馆于2018年率先开展火化炉试炉项目,经过准备、试炉、评估三个阶段,目前已全面完成试炉工作。“按照计划,上海环保型火化机系统1.0版明年7月正式投产工作,到2022年底益善殡仪馆22 台火化机设备将全部更新,稳步推进火化机系统全面升级。”程坚说。

——通过制定《海葬服务手册(家属版)》《海葬服务指南》实现海葬服务品质进阶。中心从礼仪、服务流程、专业化队伍方面推进海葬服务创新发展,推出“乐队奏乐、敬献花篮、点亮烛灯、恭读祭文、默哀祈福、鞠躬送别、遗骨入海、海葬鸣礼”8个海葬礼仪环节和“领灰、乘车、登船、航行、仪式、结束、回程”7个海葬服务流程,明确海葬队伍服务职责和标准、海葬配套社会资源和注意事项,并引入公证机构、全程影像记录等。

——通过实施职业技能评定、组建上海生命关怀社工+志愿者队伍、遴选殡葬工匠等,实现能力进阶。今年,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联合上海市殡葬协会和上海开放大学明确了启动实施殡葬职业技能评定工作的“33”制组织方式,加快推进殡葬行业四个职业技能岗位的评价体系建设。组建“上海生命关怀社会工作者队伍”和“上海生命关怀志愿者队伍”,补齐殡葬服务中哀伤辅导、心理抚慰和矛盾调处等短板。研究制定“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工匠”培养选树及评比遴选的制度办法,加快推进机构队伍建设和事业发展,弘扬殡葬工匠精神。

——为适应殡葬服务发展需求,在技术进阶方面,中心以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军人物牵头、以技术革新项目牵引带动殡仪服务技术研发,明确了遗体无害化处理、智慧殡仪业务应用软件、环保防腐整容定型试剂、高危传染病遗体专用防腐箱、智能化遗体防腐设备、多功能遗体推运床等6大攻关项目,提升服务技术创新能力。



▲上海殡葬行业协会会长何兆珉、上海开放大学民政学院院长芦琦、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主任程坚,共同签署《上海市殡葬职业评价体系建设三方合作协议》


▲上海开放大学民政学院副院长伊晓婷就这次三方合作的意义和目的进行了详细介绍

会上,上海殡葬行业协会、上海开放大学民政学院、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负责人签署“上海市殡葬职业评价体系建设三方合作协议”;成立上海生命关怀社工+志愿者队伍并授牌。

龙华殡仪馆、宝兴殡仪馆、益善殡仪馆、滨海古园、飞思海葬等5家殡葬服务单位分别围绕殡葬服务创“上海品牌”、构建绿色殡仪馆、火化炉“智造”、强化管理改革祭扫方式、创新海葬人文礼仪等作了交流发言。

上海市民政局等相关处室、工会和团委负责人,上海社工协会、上海殡葬行业协会负责人,上海开放大学民政学院负责人,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和下属单位负责人及劳模、先进代表等100余人现场参加活动。


▲民政部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社工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社工行业协会会长范斌介绍组建殡葬社工队伍的重要性



▲与会人员仔细观看了会场两侧的“大事记”图文展板


交流发言


上海市龙华殡仪馆党支部书记谢静以《创“上海品牌”提振行业自信,做“人民城市”建设的“追梦人”》为题作交流发言

“殡葬职业也是全市众多职业当中可以做出品牌,能够做出成绩的行业。”在20周年纪念大会上,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勤皓对殡葬行业品牌建设提出殷切期望。两年来,在市局有关处室指导和中心领导下,龙华殡仪馆牢记嘱托、全力以赴,率先争创殡葬行业的“上海品牌”。

锚定创建“上海品牌”目标后,龙华殡仪馆第一时间对标任务要求,确定了“机制保障、内外联合、上下推动”的创建格局,精心筹划、制定时间表,紧扣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美化服务环境等关键环节,以服务水平领先度、服务对象感受度为衡量标准,推动“人文追思服务”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品牌”。同时,在“上海品牌”的申创过程中,全面梳理服务流程、完善服务标准、创新服务项目、建立服务评价体系、改善服务环境,形成完整“闭环”。

多措并举之下,龙华殡仪馆在每个服务环节上敏锐捕捉市民的细微感受,快速作出回应;服务不再是“以我为主”,而是“以客户为中心”;服务人员不再是“程式化”地完成任务,而是暖人心田的“温情陪伴”,殡葬服务的“温度”正在不断攀升。



上海市宝兴殡仪馆主任李军以《“五位一体”构建绿色殡仪馆新格局》为题作交流发言

近年来,宝兴殡仪馆和紧紧围绕上海市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发展愿景,科学谋划绿色殡仪馆发展之路,坚持以绿色理念为核心,统筹推动管理、服务、环境、技术、人才五位一体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出具有“创新、人文、时尚”元素的绿色殡仪馆。

在创新管理模式,夯实绿色殡葬根基方面,宝兴今年启动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与标准化院合作共同撰写上海市绿色殡仪馆标准,有效促进殡葬行业向低碳环保、资源节能的方向发展。在提升服务能级,释放绿色殡葬活力方面,推出“故人沐浴”“生命晶石”“个性化殡仪服务订制”等绿色环保系列服务,引入现代科技,形成殡葬服务体系的绿色新格局。在优化服务环境,彰显绿色殡葬新风方面,将生者心理需求、逝者精神传承和绿色殡葬服务内涵进行有机融合,构筑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精神空间。在催生科技融合,提升绿色殡葬效能方面,淘汰能耗高、物耗高、排放高的设备,严格控制污染源管理。在线完善人才培养,增强绿色殡葬动力方面,以完善人才队伍培养机制为抓手,多点发力培育员工绿色、环保、生态素养,推动宝兴更好地履行绿色社会责任。



上海市益善殡仪馆主任魏超以《担负蓝天使命,践行炉化“智造”》为题作交流发言

2018年5月17日,上海市民政局党组决定在益善殡仪馆开展试炉项目,拉开了益善火化炉试炉的序幕。在准备阶段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开展项目调研,二是开展社会风险评估,三是开展项目招投标。在试炉阶段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设备安装环节,两家分批安装设备。二是带教试烧环节,抽调火化工骨干,试炉运行。三是正式试烧环节,试验常态连续焚烧和峰值条件下,全面记录数量、能耗、故障、技术参数等真实数据。在评估阶段,一是组织专业机构评估环保和质量情况,二是组织一线员工评估工作环境和使用情况,对标技术需求和服务匹配性展开评估。三是组织生产商评估运营成本。四是组织专业力量,从环保、质量、成本三项综合研判。

结合试炉工作,经对火化全流程深入研究,提出了未来全馆火化炉系统的“1311”整体架构,即1个中央智能控制系统,3个工作系统(遗体输送、焚烧、排放物处理系统),1个监测系统(尾气排放实时监测和安全运行实时监控系统),1个辅助系统(配套电、燃气、网络等基础设施系统),构建益善火化智能制造。



上海滨海古园总经理李忠玉以《抗疫防控保平安,便民惠民树新风》为题作交流发言

2020年的清明祭扫高峰期,适逢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如何做好面对大客流集中涌向墓园的应急管理?一个个难题摆在各家墓园单位的面前。作为基层民政单位,上海滨海古园党政班子认真贯彻执行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殡葬服务中心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早定预案,做足准备,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防控措施做到位、祭扫方式有创新,向客户提供代客祭扫、网络公祭等服务。

祭扫方式的改革不但对传统祭扫作了有益补充,还促进了文明祭扫观念的树立。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滨海古园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将“生命至上”落到实处,完善墓园安全预防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同时,充分应用数字网络服务平台,严格执行预约制,推广网络祭扫。

通过这场特殊时期的战“疫”考验,不仅收获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宝贵经验,而且增强了应用数字网络服务平台,满足人民需要的工作能力,加快了祭扫方式的改革。


飞思海葬总经理徐征以《创新人文礼仪 赋能海葬发展》为题作交流发言

今年是上海海葬第30个年头,30年来,上海共有49862位逝者的骨灰进行了海葬,有近21万名家属参加海葬活动。上海海葬工作的蓬勃开展,也极大地推动了长三角地区节地生态环保葬的发展进程。

针对当前海葬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全面梳理了海葬活动全流程的节点工作和堵点问题,从逝者尊荣、家属体验、社会认同和服务团队的专业能力、安全保障等多视角切入,在创新海葬仪式、优化海葬流程、推动常态化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和礼敬海葬主题。

古人语:三十而立。这个立,对于海葬活动来说,既是创立新模式、创建新仪程的再出发起点,也是实现海葬工作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的起点。下一步,我们将组建拥有专业社会工作能力的“上海生命关爱社工队伍”和具有奉献精神的“上海生命关爱志愿者队伍”,助力上海殡葬行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发展;并将与上海红十字会合作,提升应急医疗救护能力,增强全市殡葬服务的安全性;并努力改变以往海葬工作关注“葬”而忽略“留”的问题,线上线下结合,实现云上纪念,注重保留海葬者的生命文化,显现生命文化的价值意义。


情景剧演出

▲上海市殡葬一线职工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情景剧《城市最美守护者》


表彰、聘用环节

▲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党委书记奚士英、局工会副主席丁烨为荣获中心抗疫工作特别贡献奖、抗疫先锋个人和优秀志愿者奖的先进代表领奖

▲上海市民政局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李志龙为荣获得中心“四史学习”知识竞赛获奖代表领奖

▲上海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局组织人事处处长章淑萍为获得2019年度上海市巾帼文明岗、“海上最美家庭”、全国安康杯竞赛上海赛区优胜班组的荣誉对象领奖

▲上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副处长鲍洁、局团委书记张奕婷为首批上海生命关怀社会工作者代表颁发聘书


互动环节

▲在线互动环节,手机点赞浇灌“双示范”小树苗,助中心文明殡葬理念花开果硕;蓝天碧海,巨舳华轮,点赞将化成一片片思念的小花瓣

▲本次庆典活动采取主会场、分会场直播互动形式,中心各单位设立分会场在线观看,还可与主会场弹幕互动,形式新颖活泼